来源:安徽天方工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表日期:2019-03-08浏览量: 831
返回列表
日前,工信部完成34家梯次利用企业的动力蓄电池编码申请备案,实现对梯次利用企业的溯源信息监管。工信部提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为什么电池要梯次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后,通过梯次利用可以最大化利用电池余能资源。通常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时,将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可梯次利用于其他领域。
梯次利用也是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规模。
废旧动力电池不仅存在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可能,电解质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容易产生有毒的化学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对此,工信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推动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及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备电、储能等领域开展梯次利用试验,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国家电网在北京大兴建设了100kWh梯次利用锰酸锂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在张北建设了1MWh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示范,有效验证储能领域梯次利用可行性。同时,组建了退役电池分选评估技术平台,制定电池配组技术规范,研制了高效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
工信部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存在的问题是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等关键技术瓶颈还有待突破,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